心絞痛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常見原因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痙攣、心肌耗氧量增加等。治療心絞痛需從藥物、生活方式調整和必要時的手術干預入手。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心絞痛最常見的原因。長期的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會導致血管內壁脂質沉積,形成斑塊,使血管狹窄或阻塞,影響血液流動??刂蒲⒀獕汉脱撬绞顷P鍵,如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或通過飲食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
2.血管痙攣
冠狀動脈痙攣會導致血管暫時性收縮,減少血液供應,引發(fā)心絞痛。情緒波動、寒冷刺激或吸煙等可能誘發(fā)痙攣。避免誘因、保持情緒穩(wěn)定是預防措施之一。藥物治療中,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可有效緩解痙攣。
3.心肌耗氧量增加
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或飽餐后,心肌對氧氣的需求增加,如果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可能引發(fā)心絞痛。適度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有助于減少發(fā)作。硝酸甘油等藥物可快速緩解急性發(fā)作。
4.其他病理因素
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也可能導致心肌供氧不足,間接引發(fā)心絞痛。針對原發(fā)病進行治療,如補充鐵劑改善貧血,或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控制甲亢。
5.生活方式調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和控制心絞痛至關重要。飲食上建議低鹽低脂,多吃蔬菜水果,如菠菜、蘋果等。戒煙限酒,避免二手煙暴露。規(guī)律運動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
6.手術干預
對于嚴重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可能需要手術干預。常見手術包括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支架植入術通過擴張狹窄血管,恢復血流;旁路移植術則通過搭建新的血管通路,繞過阻塞部位。
心絞痛的治療需要綜合藥物、生活方式調整和必要的手術干預,早期發(fā)現(xiàn)和規(guī)范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定期體檢、遵醫(yī)囑用藥、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可有效減少心絞痛的發(fā)作和并發(fā)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