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最嚴重的危害包括膽紅素腦病、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礙等。黃疸可能是由肝膽疾病、溶血性疾病、遺傳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膽紅素腦病是高膽紅素血癥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常見于新生兒。未結合膽紅素可通過血腦屏障沉積于基底神經節(jié),導致神經細胞毒性損傷。早期表現(xiàn)為嗜睡、吸吮無力,進展期可能出現(xiàn)角弓反張、高熱、驚厥。治療需立即進行藍光照射降低血清膽紅素,嚴重時需換血治療,可遵醫(yī)囑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等藥物輔助治療。
重度黃疸可能提示急性肝衰竭,常見于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等。肝細胞大量壞死導致膽紅素代謝障礙,伴隨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肝性腦病等癥狀。治療需進行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必要時行肝移植手術,可遵醫(yī)囑使用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等護肝藥物。
嚴重黃疸患者因維生素K吸收障礙和肝臟合成凝血因子減少,可能出現(xiàn)皮膚瘀斑、消化道出血等表現(xiàn)。凝血酶原時間顯著延長是重要指標。治療需補充維生素K1注射液,嚴重出血時可輸注新鮮冰凍血漿,同時需針對原發(fā)肝病進行治療。
長期膽汁淤積性黃疸可導致肝纖維化進展為肝硬化,表現(xiàn)為門靜脈高壓、脾功能亢進。皮膚瘙癢、黃色瘤是特征性癥狀。治療需使用熊去氧膽酸膠囊改善膽汁淤積,必要時行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晚期需考慮肝移植。
溶血性疾病引起的黃疸在急性發(fā)作時可出現(xiàn)溶血危象,表現(xiàn)為血紅蛋白急劇下降、寒戰(zhàn)高熱、濃茶色尿。治療需立即輸血糾正貧血,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抑制免疫反應,必要時行脾切除術。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患者需長期補充葉酸片。
黃疸患者需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血常規(guī)等指標,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飲食應選擇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腐,適量補充維生素K含量高的菠菜、西蘭花。出現(xiàn)意識改變、嚴重出血等癥狀時需立即就醫(yī)。新生兒黃疸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光療,避免延誤導致不可逆腦損傷。
119次瀏覽 2025-11-01
743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11-01
77次瀏覽 2025-11-01
118次瀏覽 2025-11-01
94次瀏覽 2025-11-01
63次瀏覽 2025-11-01
181次瀏覽 2025-11-01
154次瀏覽 2025-11-01
183次瀏覽 2025-11-01
262次瀏覽 2025-11-01
0次瀏覽 2025-11-01
61次瀏覽 2025-11-01
216次瀏覽 2025-11-01
115次瀏覽 2025-11-01
93次瀏覽 2025-11-01
67次瀏覽 2025-11-01
401次瀏覽 2024-09-25
80次瀏覽 2025-11-01
73次瀏覽 2025-11-01
119次瀏覽 2025-11-01
166次瀏覽 2025-11-01
822次瀏覽
598次瀏覽
685次瀏覽
757次瀏覽
82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