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對頸源性頭痛有用嗎 如何針灸治療頸源性頭痛

博禾醫(yī)生
針灸可有效緩解頸源性頭痛癥狀,治療方式主要有針刺風池穴、頸夾脊穴透刺、電針療法、溫針灸及浮針療法。頸源性頭痛通常由頸椎退行性變、頸部肌肉勞損、寰樞關節(jié)紊亂、椎動脈受壓及神經(jīng)根刺激等因素引起。
風池穴位于枕骨下緣凹陷處,針刺該穴位可直接調節(jié)枕大神經(jīng)功能,緩解枕部放射性疼痛。操作時采用斜刺法進針,配合捻轉補瀉手法,能改善椎基底動脈供血,臨床常與天柱穴配伍使用。治療頻率建議每周3次,10次為1療程。
選取C2-C4頸椎棘突旁開0.5寸的夾脊穴,采用透刺法橫向貫穿多個穴位。此法可松解頸部痙攣肌肉,調節(jié)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對伴有頭暈、視物模糊的頭痛效果顯著。操作時需注意進針角度,避免損傷椎動脈。
在常規(guī)取穴基礎上連接電針儀,選用疏密波刺激,頻率2/100Hz交替。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能促進內啡肽釋放,阻斷疼痛信號傳導。特別適用于慢性頑固性頸源性頭痛,每次治療20分鐘為宜。
在針刺得氣后于針尾放置艾炷施灸,通過熱力傳導增強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適用于寒濕型頸源性頭痛,表現(xiàn)為遇冷加重、頸部僵硬。艾灸產(chǎn)生的紅外輻射可穿透深層肌肉,解除軟組織粘連,每次灸3-5壯效果更佳。
使用特制浮針在疼痛周圍皮下平行進針,進行掃散手法。通過機械刺激激發(fā)皮膚鎮(zhèn)痛效應,對急性發(fā)作期頭痛起效迅速。治療后需配合頸部功能鍛煉,防止肌肉再次痙攣。浮針治療間隔應不少于48小時。
頸源性頭痛患者日常應避免長時間低頭,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睡眠時保持頸椎自然曲度。建議進行頸部核心肌群訓練,如收下巴練習、頸部側屈抗阻運動,每周3-5次,每次15分鐘。飲食可適當增加富含鎂元素的食物如南瓜籽、黑巧克力,有助于舒緩神經(jīng)肌肉緊張。若頭痛伴隨上肢麻木或行走不穩(wěn),需立即進行頸椎MRI檢查排除嚴重器質性病變。
兒童腦瘤早期不易發(fā)現(xiàn),孩子若出現(xiàn)頭痛、走路不穩(wěn),家長別大意
“頭痛粉”價格既便宜,治療效果又好,為啥醫(yī)生卻不推薦病人用?
感冒頭痛頭重暈暈沉沉
兒童頭痛怎么辦快速緩解疼痛
感冒的偏頭痛怎么辦
兒童患有偏頭痛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療
兒童神經(jīng)性頭痛會嘔吐
消化不良會不會引起嘔吐頭暈頭痛
腦垂體瘤會經(jīng)常頭痛嗎
兒童頻繁頭痛有什么危害
兒童嘔吐頭痛怎么回事
感冒引發(fā)偏頭痛痛幾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