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鉀血癥常見原因及治療方法有哪些藥物

高鉀血癥是指血清鉀濃度超過5.5mmol/L的病理狀態(tài),常見原因主要有鉀攝入過多、鉀排泄減少、細胞內鉀轉移等,治療藥物包括聚磺苯乙烯鈉散、呋塞米片、葡萄糖酸鈣注射液、胰島素注射液、碳酸氫鈉注射液等。建議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治療。
過量食用香蕉、橙子、土豆等高鉀食物或長期服用含鉀藥物可能導致血鉀升高。輕度高鉀血癥可通過限制高鉀飲食、停用相關藥物改善。若合并腎功能不全,需遵醫(yī)囑使用聚磺苯乙烯鈉散吸附腸道鉀離子,或呋塞米片促進鉀排泄。
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疾病會減少鉀排泄。此類患者需嚴格控制鉀攝入,同時使用呋塞米片利尿排鉀。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可能需要血液透析治療,并監(jiān)測血鉀及心電圖變化。
酸中毒、組織損傷或胰島素缺乏可導致細胞內鉀轉移至血液。急性期需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拮抗高鉀對心肌的毒性,聯(lián)合胰島素注射液促進鉀向細胞內轉移。代謝性酸中毒者可靜脈滴注碳酸氫鈉注射液糾正酸堿失衡。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保鉀利尿劑等藥物可能干擾鉀代謝。用藥期間應定期監(jiān)測血鉀,必要時調整藥物方案。出現(xiàn)高鉀血癥時需停用相關藥物,并采用聚磺苯乙烯鈉散等降鉀措施。
采血時溶血、血小板增多等可能導致檢驗誤差。需重新采血復查,同時檢查腎功能、血氣分析等。若確認假性升高則無須特殊處理,但需排查標本采集過程中的干擾因素。
高鉀血癥患者日常需避免高鉀飲食,如每日蔬菜應先焯水減少鉀含量,限制堅果、薯類攝入。合并慢性腎病者應定期監(jiān)測腎功能和電解質,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出現(xiàn)肌無力、心悸等癥狀時需立即就醫(yī),警惕嚴重心律失常風險。治療期間建議記錄每日尿量及飲食情況,為醫(yī)生調整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高鉀血癥對心肌生理特性的影響
新生兒高鉀血癥的臨床表現(xiàn)
高鉀血癥狀及危害有哪些
急性腎功能衰竭少尿期高鉀血癥怎么辦
高鉀血癥的能不能吃花菜
高鉀血癥能不能喝奶粉
什么病會引起高鉀血癥
高鉀血癥最嚴重的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