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癥患者不一定必須打生長激素,是否使用需結合病因、身高增長潛力等因素綜合評估。矮小癥的治療方式主要有營養(yǎng)干預、生長激素替代治療、病因治療、心理疏導、定期監(jiān)測等。
部分矮小癥與營養(yǎng)不良或微量元素缺乏有關。保證充足的熱量攝入,每日蛋白質(zhì)攝入量需達到每公斤體重1.5-2克,優(yōu)先選擇牛奶、雞蛋、魚肉等優(yōu)質(zhì)蛋白。同時補充維生素D滴劑和碳酸鈣顆粒,促進骨骼發(fā)育。對于挑食兒童,家長需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賴氨肌醇維B12口服溶液等營養(yǎng)補充劑。
生長激素缺乏癥是使用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的明確適應證。治療前需完成生長激素激發(fā)試驗、骨齡評估等檢查,確診后需每晚皮下注射,療程通常持續(xù)1-3年。治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減退,需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必要時配合左甲狀腺素鈉片治療。
繼發(fā)性矮小癥需針對原發(fā)病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患兒需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先天性卵巢發(fā)育不全綜合征可采用雌激素貼片聯(lián)合生長激素治療。慢性腎病導致的生長障礙需控制病情后考慮生長激素,特發(fā)性矮小則需嚴格評估遺傳靶身高后再決定干預方案。
矮小癥兒童易出現(xiàn)自卑、社交恐懼等心理問題。家長需避免當眾談論身高問題,鼓勵參與籃球、跳繩等縱向運動。學校應提供平等參與活動的機會,必要時由心理治療師進行認知行為干預。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強調(diào)個人綜合能力發(fā)展比單一身高指標更重要。
所有矮小癥患兒每3-6個月需測量身高體重,繪制生長曲線圖。骨齡評估每年進行1次,青春期兒童需加做性激素檢測。使用生長激素者需監(jiān)測血糖、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水平。家長需記錄每日飲食和運動情況,就診時攜帶完整生長記錄供醫(yī)生參考。
矮小癥的管理需要多學科協(xié)作,除規(guī)范治療外,建議保持每天30分鐘以上縱向運動如摸高跳、游泳等,夜間保證9小時以上睡眠以促進生長激素分泌。飲食注意鈣磷平衡,每日飲用500毫升牛奶,避免攝入含糖飲料。治療期間每3個月復查生長速度,根據(jù)療效及時調(diào)整方案,切忌自行購買生長激素使用。
115次瀏覽 2025-11-01
166次瀏覽 2025-11-01
181次瀏覽 2025-11-01
370次瀏覽 2024-09-25
94次瀏覽 2025-11-01
0次瀏覽 2025-11-01
118次瀏覽 2025-11-01
154次瀏覽 2025-11-01
80次瀏覽 2025-11-01
183次瀏覽 2025-11-01
67次瀏覽 2025-11-01
93次瀏覽 2025-11-01
912次瀏覽 2023-09-06
77次瀏覽 2025-11-01
63次瀏覽 2025-11-01
61次瀏覽 2025-11-01
0次瀏覽 2025-11-01
216次瀏覽 2025-11-01
73次瀏覽 2025-11-01
119次瀏覽 2025-11-01
119次瀏覽 2025-11-01
262次瀏覽 2025-11-01
827次瀏覽
493次瀏覽
413次瀏覽
551次瀏覽
60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