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21人閱讀
胃體多發(fā)息肉多數情況屬于良性病變,癌變概率較低。胃息肉性質需通過病理檢查確認,主要與息肉大小、病理類型、生長速度、是否伴隨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相關。
1、息肉大?。?p>直徑小于10毫米的息肉癌變風險較低,超過20毫米的息肉需警惕。內鏡下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可遵醫(yī)囑使用奧美拉唑、鋁碳酸鎂、瑞巴派特等藥物輔助治療。2、病理類型:胃底腺息肉和炎性息肉基本無癌變風險,腺瘤性息肉存在惡變可能。需根據病理結果選擇隨訪或切除,常用藥物包括泮托拉唑、替普瑞酮、莫沙必利。
3、生長速度:短期內迅速增大的息肉需高度關注。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胃鏡,必要時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可配合使用雷貝拉唑、伊托必利、康復新液等藥物。
4、幽門螺桿菌:合并感染會顯著增加癌變風險。根除治療可降低惡變概率,常用四聯療法包含鉍劑、質子泵抑制劑及兩種抗生素。
發(fā)現胃體多發(fā)息肉應定期胃鏡監(jiān)測,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煙限酒,保持規(guī)律作息有助于控制病情發(fā)展。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