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xué)齊魯醫(yī)院
指導(dǎo)意見:小孩耳朵里面出現(xiàn)小疙瘩可能由外耳道炎、耳部皮脂腺囊腫、耳部癤腫、耳部濕疹、耳部外傷等原因引起。針對不同原因,可通過清潔護理、藥物治療等方式處理。
1、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多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表現(xiàn)為耳朵疼痛、瘙癢、分泌物增多。治療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2-3次,每次2-3滴;或使用氟康唑滴耳液,每日1次,每次2滴。保持耳部干燥,避免用棉簽過度清潔。
2、耳部皮脂腺囊腫:皮脂腺囊腫是皮脂腺分泌物堆積形成的囊腫,通常無痛,但可能感染。治療可局部涂抹紅霉素軟膏,每日2次;若囊腫較大或感染,需手術(shù)切除。避免擠壓囊腫,保持耳部清潔。
3、耳部癤腫:癤腫是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表現(xiàn)為局部紅腫、疼痛。治療可使用百多邦軟膏,每日2次;若癤腫較大或化膿,需切開引流。保持耳部衛(wèi)生,避免抓撓。
4、耳部濕疹: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表現(xiàn)為耳部皮膚紅斑、丘疹、瘙癢。治療可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或口服氯雷他定糖漿,每日1次,每次5毫升。避免接觸過敏原,保持耳部皮膚濕潤。
5、耳部外傷:耳部外傷可能導(dǎo)致局部組織損傷或血腫,形成小疙瘩。治療可局部冷敷,減少腫脹;若血腫較大,需穿刺抽吸。避免再次受傷,保持耳部清潔。
飲食上應(yīng)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和鋅的食物,如橙子、獼猴桃、瘦肉等,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過敏反應(yīng)。適當(dāng)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zhì),但需注意保護耳部,避免受涼或感染。定期清潔耳部,保持干燥,避免使用硬物掏耳。若癥狀持續(xù)或加重,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