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偉 副主任醫(yī)師
小兒肥胖癥可能由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內分泌異常、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xiàn)為體重超過同齡兒童標準、皮下脂肪堆積、活動耐力下降等癥狀。小兒肥胖癥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量、行為干預、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
父母雙方或一方肥胖的兒童發(fā)生肥胖癥的概率較高,可能與基因調控能量代謝、脂肪分布等機制有關。這類兒童需定期監(jiān)測體重變化,家長需幫助建立規(guī)律的飲食和運動習慣,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攝入,鼓勵每天進行60分鐘以上中高強度運動。
長期過量攝入高熱量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飲料,或存在暴飲暴食等行為問題可能導致能量過剩。家長需控制兒童每日總熱量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采用小份餐具減少單次進食量,避免用食物作為獎勵或安撫手段。
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如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會減少能量消耗。建議家長制定每日運動計劃,包括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結合跳繩、球類等趣味性活動,減少連續(xù)靜坐時間超過1小時的情況,逐步將屏幕時間控制在2小時內。
下丘腦綜合征、庫欣綜合征等疾病可能引發(fā)病理性肥胖,常伴隨生長遲緩、皮膚紫紋等表現(xiàn)。需通過激素檢測、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可能需使用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醋酸甲羥孕酮片等藥物,或進行垂體瘤切除等手術治療。
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可能導致情緒性進食,形成惡性循環(huán)。家長需關注兒童心理狀態(tài),避免體重相關羞辱性語言,必要時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嚴重時可遵醫(yī)囑使用鹽酸氟西汀膠囊等抗抑郁藥物輔助干預。
家長應每3個月監(jiān)測兒童身高體重變化,計算體質指數(shù)百分位,避免盲目節(jié)食或使用成人減肥方法。學校需提供營養(yǎng)均衡的午餐并保證體育活動時間,社區(qū)可組織親子運動課程。若調整生活方式6個月后體重仍持續(xù)增長,或出現(xiàn)黑棘皮病等并發(fā)癥表現(xiàn),需及時至兒科內分泌科就診評估。
患肥胖癥八年,怎樣健康減肥?
1個問答
肥胖癥患者的飲食是不是要吃一些低脂肪的食物才好
1個問答
肥胖癥患者是不是更容易的骨關節(jié)方面的疾病
1個問答
高血壓肥胖癥的危害
1個問答
小兒肥胖癥屬于繼發(fā)性的嗎怎么治療呢
1個問答
肥胖癥運動可以減肥嗎
1個問答
肥胖癥運動可以減肥嗎
1個問答
治療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個問答
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病因是什么
1個問答
肥胖癥患者會肌肉萎縮嗎
1個問答
胎停育怎么處理胎停育怎么處理
1個問答
慢性闌尾炎輸液要輸幾天能好
1個問答
晚上睡覺了就出汗是怎么回事
1個問答
月經最后幾天顏色咖啡色正常嗎
1個問答
外感風寒可以用藿香正氣嗎
1個問答
水痘不出水泡只是紅包怎么辦
1個問答
睡覺心臟突然劇烈跳動怎么回事
1個問答
腿毛在毛囊里長不出來怎么辦
1個問答
雙頂徑10.1cm能順產嗎
1個問答
為什么會得心臟神經官能癥
1個問答
2025-07-11
2025-08-12
2025-07-09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