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類人,容易受糖尿病的“青睞”,希望你不在其中

博禾醫(yī)生
最近體檢報告上的血糖值是不是讓你心頭一緊?別以為糖尿病離你很遠,它可能正在悄悄"盯上"某些人。就像商場里的導購總愛招呼特定顧客一樣,糖尿病也有自己偏愛的"目標人群"。快來看看這份"高危名單"上有沒有你的身影。
1、內臟脂肪是隱形殺手
當腰圍超過標準值(男性≥90cm,女性≥85cm),意味著內臟脂肪可能已經超標。這些脂肪會分泌炎癥因子,干擾胰島素正常工作。
2、腰臀比更說明問題
用軟尺量量最細的腰圍和最粗的臀圍,比值男性>0.9、女性>0.85就要當心了。這個指標比單純看體重更能預測糖尿病風險。
3、脂肪分布有講究
蘋果型身材(腰粗)比梨型身材(臀腿粗)的人風險更高,因為脂肪更容易堆積在內臟周圍。
1、生物鐘紊亂影響糖代謝
經常凌晨1點后睡覺的人,胰島素敏感性會明顯下降。人體處理血糖的能力在夜間本就會降低,熬夜更是雪上加霜。
2、褪黑素分泌受影響
這個幫助入睡的激素同時也參與糖代謝調節(jié)。熬夜會導致其分泌紊亂,間接影響血糖控制。
3、容易引發(fā)惡性循環(huán)
熬夜后更想吃高糖高脂食物,第二天又因疲倦減少運動,形成"熬夜-吃多-不動"的閉環(huán)。
1、壓力激素會升高血糖
長期處于高壓狀態(tài)時,身體會持續(xù)分泌皮質醇等激素,這些激素會直接對抗胰島素的作用。
2、情緒性進食很危險
很多人壓力大時喜歡用甜食緩解情緒,這種"糖分撫慰"可能讓胰腺不堪重負。
3、交感神經持續(xù)興奮
長期緊張會使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抑制胰島素分泌,就像一直踩著油門卻不肯松腳。
1、遺傳因素不可忽視
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子女患病風險可達普通人的6倍。這不是命運,而是提醒你要更注意預防。
2、表觀遺傳也起作用
即便攜帶易感基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影響這些基因是否表達。就像拿著劇本但不一定要按劇本演。
3、警惕"節(jié)儉基因"假說
祖先經歷過饑荒的族群,可能更易在食物豐富時發(fā)生代謝異常,這是進化留下的雙刃劍。
1、肌肉使用率太低
久坐時,人體最大的糖分"倉庫"——肌肉處于閑置狀態(tài),血糖消耗速度明顯減慢。
2、GLUT4轉運蛋白減少
運動能激活這種幫助糖分進入肌肉細胞的蛋白質,而久坐會讓其活性持續(xù)降低。
3、每小時都要動一動
設置手機提醒,每小時起來活動2-3分鐘,簡單拉伸或散步就能顯著改善血糖代謝。
1、妊娠期女性要警惕
孕期激素變化可能引發(fā)妊娠糖尿病,產后雖然血糖恢復,但未來風險仍比常人高7倍。
2、更年期女性風險增加
雌激素水平下降會改變脂肪分布,同時影響胰島素敏感性,腰圍可能悄悄增長。
3、中年男性別大意
40歲后雄激素水平下降,肌肉量減少,代謝率降低,都是糖尿病的溫床。
糖尿病不是突然發(fā)生的,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符合上述某些特征,現(xiàn)在改變還來得及。從今天開始,少坐多動、保證睡眠、管理壓力、控制腰圍,別給糖尿病"盯上"你的機會。記住,基因只是上膛的槍,生活方式才是扣動扳機的手。
提醒:突然查出糖尿病當心胰腺癌!3類人群及早到醫(yī)院篩查
身體出現(xiàn)4個癥狀,或說明糖尿病在惡化,別不當回事
糖尿病患者去世前多有征兆?醫(yī)生:太大意,4種癥狀當成小病
糖尿病是否會遺傳?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來看看醫(yī)生怎么說
醫(yī)學研究:每天多喝一杯豆?jié){,高尿酸和糖尿病風險會增加?真的嗎
醫(yī)學研究:每天多吃一個雞蛋,糖尿病和類風濕或會增加?可信嗎
研究發(fā)現(xiàn):常吃這3種肉,2種水果,患糖尿病并發(fā)癥風險降低30%!
可能超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飯后有這3表現(xiàn)要當心
提醒:糖尿病人若無這4種癥狀,說明血糖控制還不錯,可以放心了
73歲老人查出糖尿病,含淚坦言:口腔早出現(xiàn)這3問題,沒有多重視
不容易得糖尿病的老人,大多不愛吃這4物,還在吃的可別繼續(xù)了!
糖尿病人注意:若睡覺前后血糖波動大,不出半年,身體或有3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