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常見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或跟腱炎,可通過休息、物理治療和藥物緩解。治療方法包括足部拉伸、穿戴矯形鞋墊、局部冰敷,嚴重時需藥物注射或手術干預。
1.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見原因,因足底筋膜反復牽拉導致無菌性炎癥。晨起第一步疼痛明顯,活動后減輕。每天進行足底筋膜拉伸:坐姿用手扳腳趾向上牽拉,每次30秒重復5次。選擇足弓支撐型鞋墊分散壓力,避免赤足行走。夜間使用足踝支具保持筋膜伸展狀態(tài)。
2. 跟骨骨刺由長期應力刺激引發(fā)骨質增生,X光檢查可確診。減輕體重能有效降低足跟負荷,BMI超過24者建議每月減重2-3公斤。硅膠跟骨墊緩沖震蕩,選擇后跟杯加深的鞋子。沖擊波治療每周1次連續(xù)3-5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
3. 跟腱炎多因運動過量導致,表現(xiàn)為跟腱止點處壓痛。急性期采用RICE原則:休息48小時,冰敷每次15分鐘每日3次,彈性繃帶加壓包扎??诜悸宸揖徑庋装Y,局部涂抹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慢性期進行離心訓練:臺階站立緩慢下落腳跟,每日3組每組15次。
4. 藥物治療方案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塞來昔布、依托考昔)、局部激素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和玻璃酸鈉關節(jié)腔注射。體外沖擊波治療需完成3-5個療程,每次間隔5-7天。頑固性疼痛可考慮跟骨減壓術或內(nèi)鏡下足底筋膜松解術。
5. 日常預防著重改善足部力學環(huán)境。避免連續(xù)穿平底鞋超過4小時,女性高跟鞋跟高不超過3cm。運動前充分熱身,推薦足底滾壓網(wǎng)球5分鐘。游泳和騎自行車替代跑步,減少沖擊力。每日溫水泡腳后按摩跟骨周圍軟組織。
足跟痛需根據(jù)具體病因選擇階梯治療方案,90%患者通過3個月保守治療可緩解。持續(xù)疼痛超過6周應進行MRI檢查排除應力性骨折或跟骨囊腫。建立長期足部保養(yǎng)習慣,體重超標者需制定科學減重計劃,運動愛好者要糾正錯誤發(fā)力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