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是優(yōu)質(zhì)蛋白、B族維生素及鐵、鋅等礦物質(zhì)的重要來源,其營養(yǎng)構(gòu)成主要包括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四類核心成分。
肉類蛋白質(zhì)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生物利用度高,其中瘦肉中蛋白質(zhì)含量可達20%以上。動物蛋白的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體需求,尤其是紅肉中的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能高效補充鐵元素。禽肉如雞胸肉脂肪含量低,適合健身人群增肌。
肉類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肥肉中占比可達30%-50%。魚類例外,富含ω-3不飽和脂肪酸。建議選擇里脊等瘦肉部位,減少脂肪攝入。加工肉制品中的反式脂肪酸需警惕,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fēng)險。
肝臟等內(nèi)臟富含維生素A、D、B12,100克豬肝可滿足成人一周維生素A需求。B族維生素參與能量代謝,缺乏可能導(dǎo)致貧血或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禽肉中的煙酸有助于皮膚健康。
紅肉中的血紅素鐵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適合缺鐵性貧血人群。貝殼類海鮮鋅含量突出,每100克牡蠣含鋅超15毫克。但過量攝入紅肉可能增加鈣流失風(fēng)險。
深海魚含DHA促進腦發(fā)育,牛肉中的肌酸增強運動表現(xiàn)。動物結(jié)締組織提供的膠原蛋白有助于關(guān)節(jié)健康。建議每周攝入水產(chǎn)類2-3次,紅肉控制在500克以內(nèi)。
建議采用蒸煮等低溫烹飪方式保留營養(yǎng),避免燒烤產(chǎn)生多環(huán)芳烴等致癌物。搭配深色蔬菜食用可促進鐵吸收,腎功能異常者需控制蛋白質(zhì)總量。不同年齡段和疾病狀態(tài)人群應(yīng)在營養(yǎng)師指導(dǎo)下調(diào)整肉類攝入比例。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676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743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763次瀏覽
 
            417次瀏覽
 
            519次瀏覽
 
            580次瀏覽
 
            64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