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癥需立即就醫(yī),可能由病毒感染、藥物反應或自身免疫疾病引起,治療包括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jié)及輸血支持。
1. 病毒感染是常見病因,如布尼亞病毒、登革熱或EB病毒感染。確診需通過PCR檢測或血清學檢查。治療使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重癥需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預防重點在于防蚊滅蚊,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2. 藥物反應可能導致該癥狀,常見于化療藥、肝素或抗生素使用期間。需立即停用可疑藥物,替代方案包括更換為阿司匹林、糖皮質激素或促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定期監(jiān)測血小板計數,必要時輸注血小板懸液。
3. 自身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抗磷脂抗體綜合征也會引發(fā)該病。診斷依賴抗核抗體檢測和骨髓穿刺。治療采用環(huán)磷酰胺沖擊療法、利妥昔單抗或血漿置換,同時補充維生素B12和葉酸改善造血功能。
日常護理需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出血,使用軟毛牙刷。飲食選擇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魚肉、蒸蛋,避免堅硬食物?;謴推诳蛇M行太極、散步等低強度運動,監(jiān)測體溫和出血傾向。
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癥具有潛在致命風險,出現持續(xù)高熱、皮下瘀斑或鼻出血應立即急診。治療期間每周復查血常規(guī),康復后每3個月隨訪免疫功能。疫苗接種需咨詢??漆t(yī)生,流行季節(jié)避免進入疫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