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霉菌感染通常由陰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抗生素濫用、糖尿病控制不佳及性接觸傳播等因素引起。
1、菌群失衡:
陰道內乳酸桿菌減少導致酸堿度改變,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過度繁殖。長期使用堿性洗液沖洗陰道、頻繁更換護墊等行為會破壞微環(huán)境平衡。建議選擇弱酸性護理產品,避免過度清潔。
2、免疫力降低:
妊娠期、長期熬夜或壓力過大會抑制免疫系統(tǒng)功能。艾滋病患者或接受化療者更易反復感染。伴隨外陰瘙癢、豆渣樣分泌物增多癥狀時,需檢查T淋巴細胞亞群等免疫指標。
3、藥物影響:
廣譜抗生素使用超過7天可能殺滅有益菌群。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會削弱局部防御能力。使用免疫抑制劑期間出現灼痛感需及時進行真菌培養(yǎng)檢查。
4、代謝疾?。?/p>
糖尿病患者陰道糖原含量升高,血糖控制不穩(wěn)定時復發(fā)率增加3倍。典型表現為外陰紅腫合并尿頻尿痛,需同步監(jiān)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5、接觸傳播:
性伴侶攜帶真菌可能通過交叉感染導致反復發(fā)作。公共浴池、坐便器等間接接觸也可能傳播,急性期應避免同房并使用專用洗滌用具。
日常需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經期避免使用衛(wèi)生棉條超過4小時。飲食上減少精制糖攝入,適量補充含益生菌的發(fā)酵乳制品。游泳后及時清洗外陰,出現豆腐渣樣分泌物持續(xù)3天以上需婦科檢查。保持規(guī)律作息有助于增強黏膜抵抗力,糖尿病患者需將血糖控制在空腹6.1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