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可通過盆底肌鍛煉、子宮托使用、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子宮脫垂通常由分娩損傷、腹壓增高、盆底組織退化、雌激素水平下降、先天發(fā)育異常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鍛煉:
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尿道、陰道、直腸的支持功能。每日進行收縮肛門和陰道的動作,每次持續(xù)5秒后放松,重復10-15次為一組,每天練習3組。堅持3個月以上可有效緩解輕度子宮脫垂癥狀,尤其適合產(chǎn)后女性預防和早期干預。
2、子宮托使用:
環(huán)形或馬鞍形子宮托可機械性承托下垂子宮,適用于中重度脫垂且不愿手術者。需由醫(yī)生根據(jù)脫垂程度選擇合適型號,每3-6個月更換并定期復查。使用期間需注意陰道清潔,避免長期佩戴導致黏膜壓迫性潰瘍。
3、手術治療:
陰道前后壁修補術適用于輕度中央型脫垂,通過縫合松弛的陰道筋膜恢復支撐。子宮骶骨固定術將子宮頸懸吊于骶骨韌帶,適合年輕需保留子宮者。對于重度脫垂或不再生育的患者,可考慮經(jīng)陰道全子宮切除術徹底解決問題。
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提重物、長期站立等增加腹壓的行為,保持規(guī)律排便防止便秘。適當補充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如豬蹄、銀耳等有助于組織修復,太極拳等溫和運動可增強盆底肌耐力。絕經(jīng)后女性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局部雌激素治療可改善陰道黏膜彈性,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監(jiān)測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