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跟骨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博禾醫(yī)生
腳后跟跟骨痛常見原因包括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等,多與過度使用、足部結構異?;蚵詣趽p相關。緩解方法需結合休息、物理治療和針對性鍛煉。
1.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連接腳跟與腳趾的纖維組織,長時間站立、跑步或穿支撐不足的鞋子會導致其反復微損傷。典型表現(xiàn)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顯,活動后減輕但久站復發(fā)。建議每日冰敷15分鐘緩解炎癥,使用足弓支撐墊分散壓力,進行腳趾抓毛巾鍛煉增強筋膜彈性。
2. 跟骨骨刺
長期足底筋膜牽拉刺激跟骨下緣形成骨質(zhì)增生,X光檢查可確診。肥胖、扁平足人群更易發(fā)生。選擇足跟緩沖鞋墊減少沖擊,超聲波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嚴重時需考慮體外沖擊波治療分解鈣化灶。避免赤腳行走加重骨膜刺激。
3. 跟腱炎
運動過量或突然增加訓練強度易引發(fā)跟腱附著點炎癥,表現(xiàn)為跟骨后方壓痛和腫脹。急性期采用RICE原則(休息、冰敷、加壓、抬高),恢復期進行離心性提踵訓練:前腳掌站在臺階邊緣緩慢下落腳跟,每天3組每組15次。夜間使用支具保持跟腱伸展位。
4. 應力性骨折
骨質(zhì)疏松者或運動員長期超負荷訓練可能導致跟骨微小骨折。需暫停負重活動6-8周,配合脈沖電磁場治療促進骨愈合。逐步恢復活動時應使用定制矯形器,補充鈣(1000mg/天)和維生素D(800IU/天)增強骨密度。
5. 其他因素
跟墊萎縮常見于中老年人,脂肪墊變薄導致緩沖能力下降。選擇硅膠后跟杯保護裝置,避免堅硬地面行走。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全身性疾病需同步治療原發(fā)病,局部注射糖皮質(zhì)激素控制滑膜炎。
持續(xù)疼痛超過兩周或伴隨紅腫發(fā)熱需及時就醫(yī),排除感染、腫瘤等嚴重病變。日常注意控制體重,選擇鞋跟2-3cm的合腳鞋子,運動前后充分拉伸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可作為過渡期鍛煉方式。
風濕骨痛的原因及其治療方法有哪些
骨痛靈酊可以貼一個晚上嗎
腳后跟跟骨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坐骨痛神經(jīng)痛單側屁股痛怎么辦
嘴張大,右側顎骨痛,且咯嘣響
恥骨痛的翻身都痛走路也痛怎么辦
骨痛康膜治療骨質(zhì)增生效果怎樣
骨痛康膜治療股骨頭效果好嗎?
骨痛熱癥的早期癥狀有什么?
骨痛康膜治頸椎病效果好嗎
尾巴骨痛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療?
跟骨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