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分離是指宮腔內出現(xiàn)液性暗區(qū)或組織分離,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
1、產后恢復期:
分娩后子宮需收縮復舊,宮腔內殘留血液、蛻膜等物質可能形成宮腔分離。這種情況屬于正常生理過程,通常伴隨惡露排出,2-6周內可自行吸收。若伴隨發(fā)熱、腹痛或惡露異味需排除感染可能。
2、月經周期變化:
月經末期宮腔未完全閉合時,經血滯留可能形成暫時性分離。排卵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導致宮頸黏液增多,部分女性超聲檢查也可能顯示宮腔線分離。這類生理性分離多在下次月經前消失。
3、宮腔操作術后:
人工流產、刮宮等手術創(chuàng)傷可能導致宮腔積血或滲出液積聚。手術器械刺激引發(fā)內膜局部水腫,超聲下呈現(xiàn)分離征象。術后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多數(shù)1-2個月經周期后恢復正常。
4、子宮內膜炎:
病原體感染子宮內膜時,炎性滲出物積聚宮腔形成分離。常見病原體包括鏈球菌、大腸桿菌等,臨床表現(xiàn)為下腹墜痛、異常陰道分泌物。需進行分泌物培養(yǎng),針對性使用抗生素治療。
5、宮腔粘連:
多次宮腔操作或嚴重感染可導致宮腔前后壁粘連,中央形成封閉性積液區(qū)?;颊叱3霈F(xiàn)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需通過宮腔鏡進行粘連分離手術,術后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預防再粘連。
建議出現(xiàn)宮腔分離者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外陰清潔。可適當飲用益母草茶促進宮縮,每日進行半小時快走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復查超聲建議選擇月經干凈后3-7天,檢查前排空膀胱。若分離持續(xù)存在或伴隨異常出血,需及時進行宮腔鏡檢查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