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不遂可通過康復訓練、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及心理干預等方式治療。半身不遂通常由腦卒中、腦外傷、腦腫瘤、脊髓損傷及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是半身不遂的核心治療手段,包括肢體功能訓練、平衡訓練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針對上肢功能障礙可采用抓握練習、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下肢功能障礙需進行步態(tài)訓練、肌力強化。早期介入康復可顯著改善運動功能,訓練強度需根據(jù)患者耐受度逐步增加。
2、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用于控制基礎疾病和并發(fā)癥。腦卒中后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預防血栓;神經營養(yǎng)藥物如甲鈷胺促進神經修復;肌張力增高者可選用巴氯芬緩解痙攣。需注意藥物可能存在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損害等副作用。
3、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包括電刺激療法、溫熱療法及水療等。功能性電刺激能激活癱瘓肌肉群,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超聲波治療可軟化粘連組織;水中運動利用浮力減輕負重,適合早期康復。物理治療需持續(xù)3-6個月方能顯現(xiàn)效果。
4、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適用于特定病因患者。腦出血可行血腫清除術,頸動脈狹窄可選擇血管支架植入,嚴重痙攣狀態(tài)可通過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改善。術后仍需配合康復治療,手術風險包括感染、神經功能惡化等。
5、心理干預:
心理干預貫穿治療全程。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適應功能障礙,團體治療提供社會支持,抗抑郁藥物如舍曲林可改善繼發(fā)抑郁情緒。家屬同步心理輔導能減少照料負擔,心理狀態(tài)改善直接影響康復效果。
半身不遂患者需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日攝入足量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規(guī)律進行被動關節(jié)活動預防攣縮;臥室應移除地毯等障礙物,浴室加裝防滑墊;每周3-5次有氧運動如輪椅操、健側肢體訓練;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糖,每3個月評估康復進展。長期臥床者需每2小時翻身預防壓瘡,出現(xiàn)發(fā)熱、肢體腫脹等異常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