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帶下過多等病癥。其活性成分能抗炎鎮(zhèn)痛、抑制病菌,外用可促進傷口愈合。
1. 解表散寒
白芷辛溫發(fā)散,對風寒感冒初期出現(xiàn)的惡寒無汗、頭痛身痛效果顯著。常與防風、羌活配伍,如九味羌活湯。居家可用白芷10克加生姜3片煎水代茶飲,發(fā)汗解表。
2. 祛風止痛
所含歐前胡素能阻斷疼痛傳導,對偏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有緩解作用。臨床常用川芎茶調散(白芷、川芎各6克)治療血管性頭痛。牙痛時可與細辛搗碎外敷頰車穴。
3. 通鼻竅
白芷揮發(fā)油能收縮鼻黏膜血管,改善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噴嚏??膳湮樯n耳子、辛夷制成滴鼻劑,或取白芷粉吹入鼻腔。慢性鼻竇炎患者建議白芷、魚腥草各15克煎服。
4. 燥濕止帶
對濕熱下注導致的黃白帶下,常與黃柏、車前子同用。婦科常用完帶湯(白芷12克+山藥30克)治療細菌性陰道炎。外用可配合苦參煎湯坐浴,每日2次。
5. 抗菌消炎
體外實驗表明白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皮膚潰瘍可用白芷粉與凡士林調敷,燒傷創(chuàng)面推薦白芷油紗布外貼。糖尿病足潰爛需配伍黃芪、當歸內服。
6. 使用注意
陰虛血熱者忌用,孕婦慎用。內服劑量不宜超過10克,過量可能引起惡心嘔吐。與頭孢類抗生素同用可能增加光敏反應。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辨證使用,不可長期連續(xù)服用超過2周。
白芷作為藥食兩用材料,既可入藥治療多種疾病,也能作為香料使用。鮮品搗汁外涂可治毒蟲叮咬,干燥根莖泡酒能緩解關節(jié)酸痛。使用時應根據(jù)具體癥狀搭配相應藥物,單獨使用效果有限。保存時需防潮防蛀,有效成分會隨儲存時間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