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硬化需進行肝功能評估、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血液學檢測及并發(fā)癥篩查5類檢查項目。
1、肝功能評估:
通過血清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等指標綜合判斷肝臟合成與代謝功能。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提示肝臟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膽堿酯酶活性降低反映肝細胞儲備功能受損。甲胎蛋白檢測有助于篩查肝癌風險。
2、影像學檢查:
腹部超聲可觀察肝臟形態(tài)變化與門靜脈寬度,CT或MRI能清晰顯示結節(jié)性再生與側支循環(huán)形成。彈性成像技術可量化評估肝纖維化程度,門靜脈造影用于判斷靜脈高壓嚴重程度。
3、內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診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金標準,能明確曲張靜脈形態(tài)與出血風險。膠囊內鏡適用于評估小腸靜脈曲張,必要時可同步進行止血治療或套扎預防。
4、血液學檢測:
血常規(guī)關注血小板減少程度,反映脾功能亢進狀況。腎功能檢測可早期發(fā)現肝腎綜合征,血氨水平監(jiān)測有助于肝性腦病分級。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需明確病因學診斷。
5、并發(fā)癥篩查:
腹水檢查區(qū)分感染性與非感染性腹水,胸片排查肝性胸水。骨密度檢測預防代謝性骨病,心電圖篩查肝硬化性心肌病。定期監(jiān)測甲胎蛋白與異常凝血酶原輔助肝癌早期診斷。
晚期肝硬化患者需保持低鹽優(yōu)質蛋白飲食,每日鈉攝入控制在2克以內,適量補充支鏈氨基酸。根據肝功能分級選擇散步、太極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嚴格戒酒并規(guī)范用藥,每3-6個月復查全套檢查項目,出現意識改變或嘔血需立即急診處理。建立包含肝病科、營養(yǎng)科、心理科的多學科隨訪體系,針對頑固性腹水可考慮腹水濃縮回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