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主要由于遺傳、不良飲食、代謝異常及疾病因素共同導致,需通過藥物、飲食調整和運動干預控制。
1. 遺傳因素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等遺傳疾病會導致血脂代謝異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顯著升高。這類患者需早期檢測基因,通過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或PCSK9抑制劑控制。
2. 飲食不當
長期高脂、高糖飲食是常見誘因。飽和脂肪(如動物油脂、奶油)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直接提升血脂;過量精制碳水(如白米、甜點)轉化為甘油三酯。建議增加膳食纖維(燕麥、雜糧)、Omega-3脂肪酸(深海魚、亞麻籽油)攝入。
3. 代謝與生理異常
胰島素抵抗、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會減緩脂質分解。肥胖者內臟脂肪堆積加劇血脂異常,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需警惕。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快走、游泳)可改善代謝。
4. 繼發(fā)性疾病影響
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等疾病會干擾血脂代謝。糖尿病患者需同時控制血糖與血脂,二甲雙胍聯合非諾貝特可降低甘油三酯;腎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質攝入量。
5. 藥物與生活習慣
激素類藥物(如潑尼松)、避孕藥可能升高血脂。長期熬夜、酗酒會抑制肝臟代謝功能,建議戒酒并保持23點前入睡。
血脂管理需綜合評估病因,定期檢測血脂四項(總膽固醇、LDL-C、HDL-C、甘油三酯),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者應將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