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創(chuàng)口長期未愈合可通過局部清潔護理、藥物干預、飲食調整、避免刺激因素、及時復診等方式處理。該癥狀通常由感染、凝血功能障礙、術后護理不當、異物殘留、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潔護理:
使用生理鹽水或專用漱口水輕柔漱口,每日3-4次以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術后24小時后可嘗試用軟毛牙刷避開傷口區(qū)域刷牙,食物殘渣滯留可能引發(fā)感染。采用棉簽蘸取消毒液輕拭創(chuàng)緣分泌物,避免用力觸碰血凝塊。
2、藥物干預:
存在明顯感染時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或頭孢克肟。疼痛持續(xù)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伴有腫脹時可采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癥。所有藥物使用需嚴格遵循口腔科醫(yī)師指導。
3、飲食調整:
術后兩周內避免過熱、辛辣或堅硬食物,推薦溫涼流質如牛奶、米湯及蒸蛋。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豆腐可促進組織修復,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獼猴桃、草莓有助于膠原蛋白合成。禁止使用吸管吮吸以防血凝塊脫落。
4、避免刺激因素:
戒煙酒至少1個月,煙草中的尼古丁會收縮血管影響供血。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防止血壓升高導致繼發(fā)出血。勿用舌頭頻繁舔舐或手指觸碰創(chuàng)面,減少物理刺激。
5、及時復診:
超過兩周未愈合需拍攝牙片排除殘留牙根或骨碎片,糖尿病患者應監(jiān)測血糖水平。伴有持續(xù)滲血、劇烈疼痛或異味分泌物時,可能需清創(chuàng)縫合或植入骨粉等介入治療。長期不愈需排查白血病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
術后恢復期建議每日保證7-8小時睡眠,采用高枕頭臥位減輕面部腫脹??蛇M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但應避免瑜伽倒立等頭部低于心臟的動作。兩周內暫緩游泳、桑拿等可能污染創(chuàng)面的活動,保持環(huán)境濕度40%-60%有利于黏膜修復。觀察期間如出現發(fā)熱或淋巴結腫大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