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營養(yǎng)不良癥的治療需綜合藥物、康復訓練和營養(yǎng)管理。常用方法包括激素替代、基因治療、運動療法及高蛋白飲食調整,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生活質量。
1. 藥物治療
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能延緩肌肉退化,需定期監(jiān)測副作用。輔酶Q10和左旋肉堿可改善細胞能量代謝,每日劑量需遵醫(yī)囑調整。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反義寡核苷酸藥物如eteplirsen,適用于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癥患者。
2. 物理康復
水療每周3次能減輕關節(jié)負荷,水溫保持32-34℃??棺栌柧毷褂脧椓Х?組進行,每組8-12次。呼吸肌訓練采用閾值負荷設備,每天15分鐘預防呼吸衰竭。矯形器定制需每半年評估一次,夜間踝足矯形器可延緩跟腱攣縮。
3. 營養(yǎng)干預
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按1.2-1.5g/kg體重計算,優(yōu)選乳清蛋白和雞蛋。ω-3脂肪酸補充2000mg/日,可選用三文魚或藻油膠囊。維生素D維持血清濃度>30ng/ml,配合鈣劑預防骨質疏松。吞咽困難者需改用稠流食,進食時保持90°坐姿。
4. 手術方案
脊柱側彎超過40°需行后路融合術,使用鈦合金棒固定。跟腱延長術改善馬蹄足畸形,術后石膏固定4周。心臟起搏器植入適用于傳導阻滯患者,選擇頻率適應性型號。
肌營養(yǎng)不良癥需建立多學科診療團隊,神經(jīng)科醫(yī)生每3個月評估肌力變化,康復師制定個性化訓練計劃,營養(yǎng)師監(jiān)控體成分指標。基因檢測明確分型后,可參與靶向藥物臨床試驗。家庭環(huán)境改造包括安裝扶手和升降椅,學校需提供電動輪椅充電設施。定期肺功能檢測和心臟彩超不可忽視,晚期患者應考慮無創(chuàng)通氣支持。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電動輪椅籃球,有助于維持心肺功能和社會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