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菌素試驗(PPD試驗)通過皮膚反應判斷是否感染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結果提示既往感染或接種卡介苗,強陽性需警惕活動性結核病風險。結果判斷依據(jù)硬結直徑:小于5毫米為陰性,5-9毫米弱陽性,10-14毫米中度陽性,15毫米以上或伴水皰為強陽性。
1. 結果判斷標準
硬結直徑測量需在注射后48-72小時進行,僅測量紅腫外圍的硬化區(qū)域。陰性結果可能見于未感染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或早期感染窗口期;弱陽性常見于卡介苗接種者;強陽性提示近期感染或活動性結核可能,需結合臨床癥狀評估。
2. 臨床意義解析
陽性反應表明機體對結核菌蛋白產(chǎn)生免疫應答,但無法區(qū)分自然感染與疫苗接種。活動性結核病患者約80%呈陽性,但HIV感染者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卡介苗接種率達95%以上,成人陽性率約20%-30%,其中3%-5%可能發(fā)展為活動性結核。
3. 異常結果處理方案
強陽性者需進行胸部X線檢查,痰涂片找抗酸桿菌。確診活動性結核需接受6-9個月規(guī)范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密切接觸者預防性用藥可采用異煙肼單藥治療6個月。免疫功能抑制患者需延長監(jiān)測周期至1年。
4. 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嬰幼兒強陽性提示感染風險高,需排除先天性結核。糖尿病患者陽性轉強陽性時,結核發(fā)病風險增加3倍。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試驗前應暫停生物制劑2-4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可能致假陰性。
結核菌素試驗是結核病篩查的重要手段,但需結合影像學、微生物學檢查綜合判斷。強陽性人群應每3個月復查胸部影像,出現(xiàn)咳嗽超過2周、低熱、盜汗等癥狀時及時就診??ń槊缃臃N產(chǎn)生的陽性反應通常持續(xù)3-5年,15歲以上人群陽性價值更大。結核病規(guī)范治療成功率超90%,早期發(fā)現(xiàn)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