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肺癌的關鍵因素主要有吸煙、二手煙暴露、職業(yè)致癌物接觸、空氣污染以及遺傳易感性。
1、吸煙:
吸煙是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煙草燃燒產生的焦油、苯并芘等致癌物質可直接損傷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長期刺激可誘發(fā)細胞基因突變。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15-30倍,且與每日吸煙量、吸煙年限呈正相關。戒煙后肺部異常細胞可逐漸修復,10年以上戒煙者風險可降低50%。
2、二手煙暴露:
被動吸入環(huán)境煙草煙霧同樣具有致癌性,其含有的亞硝胺、甲醛等物質濃度甚至高于主流煙霧。長期暴露于二手煙環(huán)境可使肺癌風險提升20%-30%,兒童時期暴露的影響更為顯著。改善通風條件、設立無煙區(qū)是有效防護手段。
3、職業(yè)致癌物:
接觸石棉、砷化合物、鉻酸鹽等職業(yè)致癌物的人群肺癌發(fā)病率顯著增高。石棉纖維可滯留肺部長達數(shù)十年,與吸煙協(xié)同作用下致癌風險增加50倍。從事相關行業(yè)者需嚴格佩戴防護裝備,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
4、空氣污染:
PM2.5等細顆粒物可攜帶多環(huán)芳烴深入肺泡,每立方米PM2.5濃度增加10微克,肺癌風險即上升9%。室內燃煤產生的氡氣是僅次于吸煙的肺癌誘因,其衰變產生的α粒子可造成DNA雙鏈斷裂。使用清潔能源、安裝空氣凈化器能有效降低暴露風險。
5、遺傳因素:
存在EGFR、ALK等驅動基因胚系突變的人群對致癌物更敏感,這類患者往往發(fā)病年齡較輕且無典型危險因素暴露史。家族中有肺癌患者的人群應加強早期篩查,通過基因檢測評估遺傳風險。
預防肺癌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證500克新鮮蔬果攝入,其中十字花科蔬菜含有的異硫氰酸鹽具有抗癌活性。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提升肺部免疫功能,太極拳等深呼吸運動有助于肺泡通氣。使用抽油煙機減少烹飪油煙吸入,新裝修房屋需充分通風后入住。40歲以上長期吸煙者、有職業(yè)暴露史或家族遺傳史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低劑量CT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