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診斷需進行痰涂片檢查、結核菌素試驗、胸部X線檢查、分子生物學檢測四項核心檢查。肺結核的篩查與確診主要依賴病原學檢測與影像學評估相結合的方式。
1、痰涂片檢查:
通過抗酸染色顯微鏡觀察痰液中是否存在結核分枝桿菌,是診斷傳染性肺結核的金標準。需連續(xù)采集晨起深部痰標本3次以提高檢出率,陽性結果可確診活動性肺結核,但陰性不能排除感染可能。
2、結核菌素試驗:
通過皮內注射純蛋白衍生物觀察皮膚硬結反應,判斷是否存在結核感染。硬結直徑≥5毫米提示HIV感染者或密切接觸者可能感染;≥10毫米提示普通人群感染風險;≥15毫米則高度懷疑現(xiàn)癥感染。該檢查適用于篩查潛伏感染者。
3、胸部X線檢查:
可發(fā)現(xiàn)肺上葉尖后段或下葉背段的浸潤性病變、空洞形成等典型表現(xiàn)。對于痰涂片陰性但高度懷疑肺結核者,胸部影像學特征性改變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可支持臨床診斷。需注意與肺炎、肺癌等疾病進行鑒別。
4、分子生物學檢測:
采用核酸擴增技術檢測痰標本中的結核分枝桿菌DNA,2小時內可獲結果且敏感度達80%以上。GeneXpert等檢測方法可同步判斷利福平耐藥性,對耐藥結核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價值,但需與傳統(tǒng)方法聯(lián)合使用。
確診肺結核后需保持充足營養(yǎng)攝入,每日蛋白質供給應達1.2-1.5克/公斤體重,優(yōu)先選擇魚蝦、瘦肉及豆制品。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如太極拳、散步等增強肺功能,運動時注意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居住環(huán)境保持通風干燥,陽光直射每日不少于3小時。密切接觸者應進行結核篩查,患者咳嗽時需用肘部遮擋并及時處理帶菌痰液。全程規(guī)范用藥6-8個月,定期復查肝腎功能與胸部影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