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yī)治療及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具體方法需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選擇。
1、生活方式調整: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減輕腰椎壓力。睡眠時選擇硬板床,側臥屈膝姿勢可放松腰部肌肉。日常避免提重物或突然扭轉腰部,必要時使用護腰支具輔助。
2、物理治療: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每日2次每次20分鐘。超聲波治療能緩解深層肌肉痙攣,需由專業(yè)醫(yī)師操作。牽引治療適用于伴有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可減輕神經(jīng)壓迫。
3、藥物治療: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可緩解疼痛和炎癥。肌肉松弛劑如鹽酸乙哌立松能改善肌肉痙攣。嚴重疼痛可短期使用曲馬多等鎮(zhèn)痛藥,均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4、中醫(yī)治療:針灸取腎俞、委中等穴位,每周3次改善氣血運行。推拿手法需避開急性炎癥期,采用滾法、揉法松解肌肉粘連。中藥熏蒸可用獨活、桑寄生等藥材溫經(jīng)通絡。
5、手術治療:微創(chuàng)椎間孔鏡適用于合并椎間盤突出的頑固性疼痛。射頻消融術可阻斷疼痛信號傳導,適合保守治療無效者。開放手術僅用于嚴重結構損傷病例。
康復期建議進行游泳、小燕飛等低沖擊運動,每周3次每次30分鐘,水溫保持28℃以上。飲食增加牛奶、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鈣鎂食物,每日保證1500毫升飲水。疼痛緩解后逐步進行核心肌群訓練,如平板支撐從30秒開始遞增,配合腹式呼吸增強腰椎穩(wěn)定性。夜間睡眠使用腰部支撐枕,避免空調直吹受涼。定期復查評估恢復情況,切忌疼痛未完全消失時進行重體力勞動。